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锦富技术:探索光伏组件贴合新路径,进军新材料和新能源广阔市场
一个工作日的午后,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江浦路的锦富技术总部,董事长顾清分享了这家企业的成长故事。
锦富技术成立于1998年,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精密部件、液晶显示模组(LCM和BLU)、智能检测及自动化装备的研发、加工制造、销售与技术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医疗、新能源等产业领域。
回看锦富技术的发展历程,自其上市后,持续进行产业链延伸布局:其中,2014年,该公司收购奥英光电,实现传统业务由光电显示器件向液晶显示模组制造的延伸;同年,其收购迈致科技,进入检测治具制造领域。
于一家企业而言,延伸产业链既是拥抱机遇,亦是面临新的挑战。当前,锦富技术通过布局“新材料”业务,其版块蓝图也正徐徐展开。
调整升级:战略布局新材料板块
2019年,于锦富技术而言,是颇为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该公司原实控人富国平、杨小蔚将其19.19%的股权转让给泰兴市智成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随着实控人的变更,锦富技术回归“光电材料模切、背光模组、智能检测”主业,向“新材料”业务转型。
从营收构成来看,光电显示薄膜及电子功能器件模切业务是锦富技术最早开展的业务,这也是其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财报显示,根据行业划分,2022年,锦富技术光学光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务实现营收为7.20亿元,同比增长32.80%,占总营业收入比重的51.38%。
2022年,锦富技术研发费用投入为7355.25万元,同比增长48.85%。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共有353项专利,其中原始取得的发明专利76项,原始取得的实用新型专利253项,原始取得的外观专利24项;并同时拥有原始取得的软件著作权40项。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顾清多次提及该公司“新材料”业务。
据顾清介绍,锦富技术“新材料”业务包括其子公司厦门力富对应的“气凝胶加工”、光学全贴合(光学胶)业务以及正在募投的石墨烯散热薄膜业务。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传统业务(含光学、光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务)、气凝胶、光学胶三大业务主线。
近年来,为应对行业发展,锦富技术基于传统业务进行了产业延伸,在这其中便包括:与光伏龙头开展改性硅胶全贴合工艺替代EVA、POE胶膜层压工艺验证,通过气凝胶模切业务按下更多细分市场的增长键。
产业延伸:探索光伏组件贴合新路径
根据2022年年报披露,锦富技术与第三方合作研发了先进光学全贴合技术,并具备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利用光学胶将面板与触控屏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贴合在一起,提高贴合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一次偶然的机会,锦富技术找到了开启光伏赛道大门的钥匙——通过推进改性硅胶替代光伏胶膜。“今年一季度,在一个光电显示产品技术展会上,有1-2家光伏企业找到我们,希望能有相关业务合作。他们希望导入一些新技术,实现降本增效。”顾清回忆道。
基于这次机会,今年5月16日,顾清带队前往成都通威股份总部,与通威股份相关业务负责人及多名核心技术骨干沟通交流光伏组件贴合新路径,共同探索讨论光学液态胶替代传统封装材料降本可行性。截至目前,锦富技术已与光伏龙头公司通威股份、爱旭股份等进行联合验证。
顾清表示,“我们第一次送样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之前在光电显示领域,我们原来贴屏幕的硅胶对于透水率的要求相对没有这么严格。但光伏面板饱受风吹日晒雨淋,而常规的EVA遇水易发生酸化反应,对焊带、焊线、玻璃等造成腐蚀,从而影响组件寿命;同时,水气进去之后易产生热斑曲效应,这将使得光伏面板形成‘凸透镜’并集聚热量,提升局部温度。”
在顾清看来,锦富技术将光学显示面板全贴合技术应用在光伏行业所带来的核心价值在于:与传统EVA/POE层压热封材料相比,可提高超7%的光通量,理论上可提高一定的光电转化效率,使得相关工时更短、减少了搬运环节、精简了人力成本。
据介绍,由于光伏面板型号少、单一型号巨量的特点,在适量治具配合下,锦富技术可实现所有市面上既存的光伏面板在锦富技术全自动产线上的贴合;与目前的EVA膜、POE膜层压工艺相比,其工艺可节省大量电力,且全贴合工艺比层压工艺效率提高数倍。
“对比EVA膜8-11元/平方米成本,全贴合涂布我们自己生产的改性光学胶材成本可控制在上述价格以内;我们的光学材料可过UL阻燃标准(车载标准),可避免热斑效应带来的火灾风险。同时,改性光学材料固化后性质稳定,双85条件无任何挥发物,解决了EVA在高温高湿时产生醋酸腐蚀电池及线路的寿命短的问题;封缝材料与涂布工艺,原则上可有效降低水汽对PID的影响。”顾清说道。
但同时,顾清也表示,该公司经过与光伏龙头的联合验证,上述工艺仍存在一些待解难题,如:材料透水性、简化生产线、提升加工速度、成本效率平衡等。“如若适度量产,成本或介于EVA和POE之间;如果全面铺开,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另据顾清透露,目前,锦富技术正与不少光伏企业沟通相关业务合作,如:隆基、协鑫、中环等。“我们正在苏州本部定制一条新的专用线,提升产线的自动化功能,预计约在8月下旬,将为各家光伏企业批量送样。而不同企业给我们不同反馈后,也有助于我们不断修正这项工艺。”值得注意的是,锦富技术利用现有工艺、材料贴合的光伏组件产品已经通过莱茵(TUV)的96小时抗PID测试。这一结果极大的支撑了锦富团队持续钻研该工艺的信心。
诚如通威股份相关技术负责人在与顾清团队交流时所言:“光伏组件行业需要新的降本路径。同时,一个行业的技术迭代除了需要行业内的企业对技术研发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更需要其他行业的企业带着跨界技术与思路来给光伏行业一种新的可能性。”
巩固壁垒:气凝胶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当前,锦富技术还通过全资子公司厦门力富拓展了气凝胶模切业务,而这也为其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超高孔隙率的三维纳米多孔材料,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热导率低等性能。而新能源动力电池是气凝胶的重要应用领域,气凝胶隔热材料兼具阻燃性能好及用量少的特点,这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锂电池电芯隔热材料的最佳选择。
尽管我国气凝胶行业属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不少企业加速布局,近年来国内气凝胶市场规模增速较快。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气凝胶市场规模达17.56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58%,预计2023年国内气凝胶市场规模将达26.82亿元。
在这其中,自2015年起,锦富技术全资子公司厦门力富便涉足气凝胶业务,初期主要布局笔记本电脑的隔热垫业务;2016年起,其研发应用在动力电池的气凝胶材料业务,并于同年年底开始向宁德时代送样及小批量供货。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厦门力富前期布局的气凝胶隔热产品已获得宁德时代大批量采购订单,并成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用气凝胶隔热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据顾清介绍,子公司厦门力富依托其拥有的多项气凝胶封包专利技术以及多年沉淀的模切工艺,有效解决了气凝胶原材料普遍存在的掉粉问题,通过对气凝胶原材料进行裁切、喷涂、烘干、模切、丝印、封边等加工工序,将气凝胶原材料加工成应用于动力电池的不掉粉、精度高的气凝胶隔热产品,在气凝胶隔热产品的加工工艺方面具备较强优势。
截至目前,锦富技术气凝胶业务有意向及开发合作的客户包括:比亚迪、零跑汽车、一汽大众、小鹏汽车、蜂巢能源、海辰新航、中创新航等。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将成为推动气凝胶需求增长的新动力。其中,气凝胶隔热材料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中,主要应用于电池、电芯之间的隔热阻燃,以及模组与壳体之间的隔热防震。”天风证券唐婕团队分析认为。
另据IDC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达1299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有望带动气凝胶在该领域应用率的提升。整体上看,我国气凝胶市场需求空间在2025年有望达184亿元。
驶向远方:以技术创新迎接更多发展机遇
当前,锦富技术已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苏州、泰州,珠三角地区的深圳、东莞、惠州,环渤海经济区的威海,以及海西经济区的厦门等液晶显示产业集聚区建立了研发、生产、服务基地。
同时,锦富技术正推进国际化布局,产品和服务已覆盖越南、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据悉,该公司与第三方在越南设立的光电显示材料模切工厂已初步具备量产能力,目前正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客户验厂工作。
除产品应用于光伏、动力电池等领域外,锦富技术正以技术创新迎接更多的发展机遇。
其中,随着汽车智能化不断迭代,智能座舱时代正加速袭来。而车载显示屏也逐渐成为智能座舱的主流配置。
从显示屏幕的结构上看,屏幕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由上至下分别为:保护玻璃、触摸屏、显示屏。这三部分通过贴合的方式组成一块触控显示屏,一般需要进行两次贴合,即:保护玻璃与触摸屏之间贴合、显示屏与触摸屏之间贴合。
对此,锦富技术推出全贴合技术新型解决方案,即:以水胶或光学胶将面板与触摸屏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粘贴在一起。与框贴相比,可提供更佳的显示效果。全贴合可消除屏幕间的空气,有助于减少显示面板和玻璃之间的反光,让屏幕更通透,增强了屏幕显示效果。
全贴合可让灰尘难以进入屏幕,触控模块也因与面板紧密结合让强度有所提升,且全贴合更能有效降低显示面板噪声对触控讯号所造成的干扰。
同样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应用场景中,“我们现在已经打入三家车企供应链,其高端车型中的座椅加热方案便采用我们所提供的石墨烯产品,如:吉利的嘉际、银河L7、极氪以及通用等。”顾清表示。
据介绍,锦富技术所研发的“高性能石墨烯散热膜”产品具有机械性能好、导热系数高,质量轻、柔韧性好等特点。
锦富技术自2010年深交所挂牌上市以来,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精密部件、液晶显示模组(LCM和BLU)、智能检测及自动化装备的研发、加工制造、销售与技术服务。该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医疗、新能源等产业领域。
截至目前,锦富技术为苹果、华星光电、LGD、富士康、海康威视、华为、京东方、海信、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消费电子类企业,以及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新能源电池领域企业提供产品及技术服务。
“我们是一家制造企业、材料企业。明确这样的定位后,成败与否最终在于材料到底供应了多少客户。因此,未来2-3年,我们需要全力以赴地以材料为基础,覆盖新的行业、挖掘新的市场。”顾清如是说。
相关资讯
-
2009-09-06
化工行业部分产品面临产能过剩隐患
-
2009-09-06
实行重点危险化学品购买实名登记制度
-
2009-09-06
钢铁、化工产业将带动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
-
2009-09-06
六成接包业务来自香港 广州绿色经济逆市飘红
-
2009-09-07
德国化工协会:下半年需求将明显复苏
-
2009-09-09
笼型倍半硅氧烷环氧分析揭秘
-
2009-09-09
全球十大乙烯联合体排名榜
-
2009-09-10
国庆期间进京车辆采取临时管制